培訓課題和教學模式的新穎性和適應性。要考慮就業導向,要考慮時間上只有短期性,繼續性一般不大;學員大多有工地水電和家裝水電實踐經歷,畢竟這些工作收入來得快薪水高,對于進工廠上班多半不感興趣,學習提高后繼續就業,選擇方向仍以工地土建水電家裝水電為主。年齡偏大和女性學員希望能做物業水電工,那么針對此我們的培訓課題內容自然偏重于工地家裝,針對工廠機床線路電力拖動內容,我們只教授基礎的應會的電力拖動知識點。工地水電、家裝水電和物業水電是以低壓配電照明用電為主要內容,其中高低壓配電箱式變壓器、特種設備、發電機組是近些年以來“新配備”,授課時我們特別加強低壓配電等內容。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特種作業上崗證是學員必須的,特種作業證書讓學員有一定的考試恐懼癥,我們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講解考題,并加強鼓勵引導,尤其是年齡偏大學員。學員拿到證書后心情是高調的,有種民兵轉正規的喜悅。這一次培訓對象是農民工中的“弱勢群體”庫區移民農民工,通過培訓后知道還有更多的農民工需要培訓,國家的大建設必須靠農民工支撐發展,農民工的技能水平決定著工程建設的質量,同時國家的發展對人力人才的需求很大,有了技能,建設者的力量會更加強大,滿足建設發展的需要。就學員整體素質學習效果而言應該優于在校學制生這類正規軍,成年人的家庭責任感、上進心、求知欲普遍高于技校生這一類正規軍。就教育資源而言,我們側重于學制教育招收年輕人應屆生,對社會培訓投入教育資源少,結合我們培訓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實實在在加大社會力量尤其農民培訓是必然必須的,讓更多愿意勞動愿意創業的社會群體受益才更符合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理念,對社會的培訓和教育,使國家向更好、更高效的方向發展,實事求是,善待培訓對象,不流于形式,是長久性、持續性之關鍵,師與徒都需要且行且珍惜!

《電工技術基礎》是我校機械、電子電工專業比較關鍵的一門課程,其課堂內容的講授要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其重點是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主動探尋知識的能力。電工技術基礎作為一門實驗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基礎學科,是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素質的重要內容。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教師在《電工技術基礎》課堂教學中要淡化多而全的意識,加強普及意識。我們現在用的教材《電工技術基礎》知識內容多看起來比較全。但對兩個專業的新生都用這本教材而不分基礎差異和專業的要求是不對的,這樣忽視了整體學生的教育,輕視了大部分學生的教育,我們要分析社會生產對不同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對電工技術基礎課程的內容進行重新編寫,認真分析內容,該增加的加上,覺得沒有必要的就舍去,需要什么內容就講什么內容。在機械專業學生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上,像電源模型、復雜電路的計算等可以不講。應該讓這部分學生重點掌握基本電路、電路的結構、電路的組成和用電安全的知識。而對電氣技術應用專業則應增加內容和擴充難度,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增加相適宜的內容,如三相交流電的知識和磁路理論知識,據專業要求而施教。
電工報名條件:
1、年滿18周歲且符合相關工種規定的年齡要求;
2、經醫院體檢合格且無妨礙從事相應特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初中及以上學歷;
4、符合相應特種作業需要的其他條件;
5、取得電工操作資格(上崗)。